close

3月的某一天中午在餐廳用餐時,
抬起頭來往窗外一望,
眼前的咖啡樹怎麼東一片白白的西一片白白的?
莫非是開花了?



兩三下趕緊吃完午餐後往咖啡樹走過去,
太令人興奮了!
真的是咖啡樹開花了!



白色的花辦微微的香味連蝴蝶都來湊熱鬧,
咖啡樹葉型美花也美。



自從知道公司後院種了一棵咖啡樹之後,3月的開花和9~10月的結果成了我的期待。



台灣是怎麼開始種植咖啡的呢?聽說100多年前,
基督教的傳教士為了來到亞洲地區也能喝到咖啡就開始種咖啡樹。
台灣、海南島、雲南地區都算是中國地區較早種咖啡的地方。



早在二十年前,花蓮縣舞鶴一帶的咖啡就小有名氣,
那時至花東遊玩的顧客,經常可以買到道地的台灣咖啡。
自從 921 地震之後,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古坑的咖啡,
成功的打響了台灣咖啡,讓台灣的農業找到另一生機。



咖啡一般種植要3-5年才能收穫販賣, 而且生長得很慢,
從開花到結果約需9~10個月。
台灣的咖啡樹每年 2~4月開花,花期很短只有3~7天的時間,
咖啡花為白色小花,有股近似茉莉的香味。



現今的咖啡品種約有100多種,但這百餘種的咖啡都是來自於阿拉比卡咖啡,
羅布斯塔咖啡以及Liberica咖啡的3大原生種,而分別產於不同的國家。

Arabica屬於高原栽培 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0%~80% 具有特別的香味及酸味
一般,高地豆較低地豆的品質佳,不耐病虫害產量少、因而售価較高。
Robusta屬於低地栽培 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0%~30%,較無香氣,是即溶咖啡的主要原料。
Liberica屬於最低地栽培 除少數生產國自己消費外只有部份歐洲人飲用。



中秋節過後的現在,
咖啡樹的果實正從綠色慢慢轉為紅色,色彩極吸引人。
等到都變成紅紅的果樹之後,經過一道道的處理過程,最後就成了一杯杯香醇的咖啡。



成熟的咖啡果實一顆顆紅紅的又被稱之為咖啡櫻桃, 採收後將果實內的兩棵生豆取出去除果肉
外皮等, 利用水洗或自然的曝曬方式精製成咖啡生豆。



咖啡生豆再經過炒豆過程, 炒豆技術及時間是決定咖啡風味 香味及色調的重要因素。



一杯好喝的咖啡令人心曠神怡, 精神百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uling Garden 的頭像
    Chiuling Garden

    陳秋伶的部落格

    Chiuling Gar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